点动短信 一家专注短信精准营销的公司

保险公司短信通知答谢会 现场却卖保险

  编者按:信息泄露、虚假宣传、推销时隐瞒信息、频繁举行推销会,保险推销究竟是如何进行的?究竟有多乱?近一个月来,商报记者深入调查了多次保险推销活动,将就其中的“猫腻”进行连续报道披露。

  陈女士是一名标准的白领,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十分注意对自身信息的保护,但是近日她却接到了一条短信,通知她在石门一路丰收日大酒店参加“客户答谢会”。

  短信中并没有提示是什么单位举办的何种“答谢会”,陈女士告诉商报记者,“我平时很注意信息保护,一般不乱填自身资料,所以不太会有什么答谢会之类的活动找上门。”抱着疑惑的态度,陈女士给发来短信的号码回电,询问对方具体情况。对方告诉陈女士,想要让陈女士参加保险公司的答谢会,但是没有说明是哪家保险公司,在陈女士的一再追问下,对方终于表示,是泰康人寿举办的保险公司。

  对此,陈女士表示,她只在买车险时填过一份保单,而这份保单上有她的个人信息,除此之外她没有在任何地方和任何保险公司有过保险业务上的往来,更别说个人信息的透露了,“我的电话号码和名字,泰康人寿是怎么得到的?是不是通过非正常途径得到的?”陈女士对此表示十分纳闷。

  随后,商报记者以陈女士亲戚的身份参加了所谓的“客户答谢会”,令人惊讶的是,此“答谢会”规模不小,整个石门二路丰收日大酒店的二楼大厅有一大半被“答谢会”占据。

  每一位参会者到场后,首先需要在一张单子上填上姓名和通知参会的工作人员的名字,随后就会由一位早就等候在会场门口的业务人员带领入席。商报记者观察发现,参加“答谢会”的人大约有十来桌,每桌十人左右,大部分是中老年人。30岁上下的年轻人极其罕见。一位工作人员向商报记者解释到,因为这类活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比较低,年轻人工作娱乐比较忙,不太愿意参会,相对来说老年人时间较为充裕,愿意花时间参与这类活动。

  上午10点45分左右,“答谢会”开始,然而首先上来的并不是饭菜和热情的问候,而是一名业务员开始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推销起了泰康人寿的一款保险产品,一讲就是半个多小时,不少消费者询问业务员,“答谢会”怎么变成了推销会。“本来不知道这是卖保险的呀,进来了只能认真听一下了。”坐在商报记者身边的一位先生表示。

  大约半个多小时以后,在讲解声中,开始陆陆续续地上菜,但是商报记者注意到上菜的速度非常慢,基本上是五到十分钟上一个菜,这个过程中台上的业务员一直在卖力推销其产品,并承诺如果确认购买产品,将赠送各种礼物。

  在“演讲”结束后,每个桌面负责接待的业务员开始逐一向桌面上的客户具体推销泰康人寿的产品,在台上台下的轮番攻势下,有些消费者当场表示认购其产品。

  在“答谢会”上,商报记者发现,并不只有陈女士的资料被泄露了,很多参会者都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表示了担忧。

  一位姓魏的阿姨表示,她本人并没有买过任何保险,她儿子曾经在某家保险公司买过车险,并一连几个星期收到“答谢会”的邀请,误以为真是车险活动的她便打算来看看,“从来没接触过泰康人寿,我也不知道我儿子的信息他们是哪里得到的。”魏阿姨说。

  据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记者所在的一桌客户全部都和陈小姐一样,在同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车险,不少人都向商报记者抱怨不知道对方哪里来的信息,而其他每桌客户基本都是在某个保险公司购买车险的群体。

  商报记者就客户信息的来源问题询问了泰康人寿的工作人员,一位姓黄的业务员表示,“只要买过车险的,信息我们都知道的,我们之间会沟通的。”她表示,她和某车险公司业务员之间关系较好,所以在一个小圈子内获得了信息。商报记者追问,是否只是业务员之间的私人信息交流,对方明确表示,公司其实是知道的,并不只是私人行为。而且本次推介会中,“除了你们买车险的公司,还有其他保险公司的客户,都有的。”并表示商报记者应该是通过电话车险购买的保险。

  在推介会结束前,商报记者又就此问题询问了一位郑姓业务员,对方一开始只是模糊的声称“信息是电脑里面滚动出来的。”在商报记者的反复追问下,对方表示,“是几家保险公司联合,一起贡献点名单出来搞这个活动,我们单独搞可能没有能力组织起来。”商报记者表示信息外泄是非常严重的事件,对方称“大家联合起来共享一些信息,我们泰康卖车险也到处传的”,并表示这次来的都是车险的客户。

  像泰康人寿这样的所谓“答谢会”在沪上并不少见,商报记者通过多次暗访后发现,类似的活动形式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客户来源混乱,最终目的倒是颇为统一:均是向客户推销保险或理财产品。

  商报记者发现,以“答谢会”的名义举办的活动,不少是以“请客吃饭”的形式举行,以此吸引客户参加,不少消费者参加后发现是推销会,连呼上当。由于处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不少“答谢会”的饭菜质量极差。商报记者暗访新华人寿一次“答谢会”时,晚餐拖到近7点才上菜,不少参会者都已经饥肠辘辘,10个人一桌晚饭,一共只有7个菜。除了用吃饭的形式,也有直接用“上课”的模式进行推销。

  除此之外,这些活动一个普遍规律就是以“送礼”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参加。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保险公司不会食言,其承诺的礼品一般会兑现,然而礼品的内涵和质量却十分“坑爹”,某次“答谢会”上,保险公司承诺送港澳4日游,拿到奖品才发现,需要自己支付来回路费、导游费、门票等费用,折算下来,如此“免费港澳4日游”成本要比直接参加旅行团还贵。有的保险公司承诺夫妻同来赠送榨汁机,不少消费者冲着这一噱头,拖家带口兴冲冲地去参会,最后送的只是一个价值10元左右的手动压榨式榨汁机。

  对于“免费的晚餐”和“免费的大礼”的质量问题,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了隐忍,“毕竟不要钱的,吃的好不好,送的值不值也不便太多抱怨。”一名消费者表示,但是对于保险公司的客户信息来源,绝大部分消费者都表达了疑问的态度。

  据商报记者了解,保险公司获取信息和拉拢客户方式之多令人咋舌。有的消费者是买了A保险公司的车险,收到B保险公司的“答谢会”邀请短信;有的消费者是办了银行卡,保险公司通过其家庭电话,以“银行举行答谢会”的名义骗其参加,参会后发现是推销会;有的消费者在家里信箱里收到明信片,通知其参加投资理财活动。至于这些消费者信息是哪里来的,保险公司又是针对哪些人群进行重点营销,都存在疑点。

  另外,保险公司在宣传推介会本身和相关产品时,也有夸大、虚假宣传的情况发生,有的保险公司宣传单页写的内容纯属子虚乌有,有的对产品介绍只说盈利,却不告诉消费者产品本质甚至是高额手续费的存在,让消费者“先买了再说”。

  按照2009年颁布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中新增条款: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上海律协保险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杨飞翔律师表示,按照该条款的解释,其只适用于违规提供信息者较大范围违规事实。而作为个体信息被泄露,由于很难明确泄露信息主体,如若通过民事诉讼,将直接面临“取证难”这道坎。

  杨律师介绍,目前国内除相关国家机关可依法依规采集个人信息外,部分商业行业也存在采集个人信息的行为。例如:制办会员卡、商场购物卡等都是个体商业行为。而这种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收集,也存在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在线咨询QQ咨询
扫一扫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