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动短信 一家专注短信精准营销的公司

保健品营销软磨硬劝 打“亲情牌”伎俩屡屡奏效

  心理医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热衷服用保健品,或者说面对良莠不齐的保健品没有分辨能力,表面看是对健康的过分关注,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情感的需求。

  情感孤独的老人尤其需要被关怀,需要被组织、被社会认可。而那些比儿女孙辈嘴巴还甜的推销员,大打亲情牌,正是利用了老人的这种心理需求,让老人心甘情愿地为所谓的保健品买单。

  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分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0四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蒋涛说,他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保健品的调查,结果显示,他接触到的人群中,超过一半人曾经、正在、或打算服用保健品。在蒋涛看来,惊人的数字背后,不光有公众对健康的渴求、对保健常识的匮乏,更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类似的谚语还有很多,进补,在亚洲、特别是中国人中,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背景。保健品的生产、销售方,正是巧妙地利用这样的文化背景。再加上利益的驱使、公众缺乏分辨能力等诸多原因,就逐渐形成了目前这种保健品市场良莠不齐的乱象。

  此外,极具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也是保健品热销的原因之一。长期从事临床医学的蒋涛说,保健品厂家很擅长用典型的个案来增加保健品的说服力,用名人的广告效应来增加产品的可信度,用邻里之间的信任来口口相传,用农家乐甚至是大饭店的请吃来制造温情假象等等,这些都是保健品营销的技巧。

  总之,宁愿相信陌生的、外行的保健品推销员,愿意相信服用某种保健品碰巧有效的熟人、邻居,也不愿意相信专业医生。

  “保健品推销员的嘘寒问暖是以利益为前提,熟人、邻居适合的药品食品未必就适合你。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就是不明白。因此,推销员、熟人邻居等的话往往比医生的管用。”在蒋涛看来,这种让医生的尴尬和痛心的现象,又未尝不是公众的损失。

  城市中的老年人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也是保健品推销者的主要目标人群。针对城市中有点闲钱、健康意识强烈、儿女普遍不在身边且对老人关心不够的现状,保健品营销者推出了很多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的销售策略。

  “有病治病、无病健体”是最常见的骗局之一,忽悠缺乏辨识能力的老人;其二,利用老人大都拒绝不了小便宜的心理,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保健品设置推销骗局,通常采用免费试用、免费体检、“专家”义诊免费讲座等方式,先吸引老年人试用,然后用超标的检测结果吓唬他们,催促赶快服用保健品。

  还有一种最隐蔽、也最见效的骗局,就是亲情攻势,攻心为上。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说,她的父母都是70岁以上的银发老人,几年前从外地搬到绵阳来生活,在绵阳几乎没有亲戚朋友。因为王女士忙于工作回家不多,孤独的父母就成为了保健品推销员眼中的“香饽饽”。

  “短信发了很多,全是卖保健品和医疗器件的。后来发现老人读不来短信,就打电话,嘘寒问暖,比儿女还亲热。老人家在绵阳的几年里,买了很多假冒伪劣的保健品。花钱是一回事,最让人纠结的是吃了有害咋办?”王女士对此忧心忡忡。

  还有一种很见效的推销策略,就是鼓励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了,要舍得对自己好。说得老人在内心里很是赞同后,便巧妙地偷换了概念,把对自己好,与吃保健食品巧妙地混淆在一起,让思维不太清晰的老人误以为对自己好就是要吃保健品,于是稀里糊涂的掏钱买单。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在线咨询QQ咨询
扫一扫扫一扫